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目前正值年度网购消费盛宴“双11”大促之际,双11除了国内零售电商平台纷纷开启“双11”大促外,聚焦各大平台跨境电商板块也纷纷跟进。浙江注意对此,省消浙江省消保委发布“双11”跨境电商消费提示。保委
看清商品有效期限。发布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海淘购买的消费海淘商品距离产品本身的有效期非常短,很多都属于临期商品。提示消费者购买后,高额实际使用的运费时间较短,如化妆品等存在实际商品还没用完就已经要过期的双11现象。“双11”大促成为一部分海淘平台及商家甩货的聚焦好时机,一些临期商品成为其重要备货,浙江注意尤其是省消食品、保健品等。由于海淘物流时间相对较长,有些临期商品到手可能已经成为过期商品。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跨境海淘的同时,要仔细查看商品介绍页面关于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说明,对于保健品等使用周期较长的商品,要提前了解功能、适用人群等基本信息,并且计算好食用日期,以免购买到的商品未食用完就过期。
留意海淘物流时效。时效慢是跨境海淘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海淘平台上购物后,下单后可能数月都未收到货,甚至下单半年都未能收到货,特别是在像“双11”这种大促时,物流配送周期长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海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海淘物流配送慢,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大促期间表现尤为突出。消费者在选择海淘商品时,可以倾向选择那些备货在国内保税仓的商家,这类配送时效较快。而如果选择海外直邮模式的物流配送方式,由于跨境物流链条较长,海关清关等需要时间,则将导致收货时效较慢。
了解海淘退换货规则。在日常购物中,消费者购买到不合心意的商品时选择退换货是非常正常的消费行为。但在海淘中,却出现了购买到不合心意的跨境商品,相关平台或商家存在退货流程繁琐、制定的退换货规则复杂等现象,使得消费者选择退换货时要面对繁琐的流程和不菲的运费,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消费者往往“进退两难”。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双11”期间海淘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了解平台及商品的退换货规则,在商品页面标注不支持退换货的商品,一定要三思再下单。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生鲜易腐、定制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确规定不能退换货的商品,谨慎下单。
注意高额运费陷阱。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海淘平台上购物后,需要支付高额甚至是天价的转运费用,很多运费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所购买的商品总价。有些商家为了隐藏高额的运费,事先不告知运费的金额,在付款商品款项后才显示需要支付高额运费。很多公司还存在“玩文字游戏”的现象,在首重和续重的单位上做小技巧,给消费者造成混淆。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海淘高运费问题在采取保税仓模式的主流跨境网购平台和商家中较少,更多出现于采用海外直邮模式的平台和商家中,在该类平台上购物时,消费者一定要注意高额运费的陷阱,在支付货款前提前询问可能产生的物流费用,这样才能做到对费用心中有数。一定要平衡好商品价值和物流费用的问题,对远超商品价值的天价物流费用需格外注意。
责任编辑:李佳榕13日上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和统计司司长丁百川在会上表示,为有效解决当前露天煤矿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记者朱海)一年一度的双11已经拉开序幕,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消费安全,11月4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江西省消保委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理性、警惕陷阱、收货细验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 (记者刘浩) 80多岁的独居老人曹女士花费15万元购买了10年有机蔬菜送菜服务,想要退款时,企业却只退3万余元。近日,上海市金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介入后,为消费者追回7.7万元 ...